主角叫袁耀的书名叫《三国之老子要登基》,是作者称孤道寡最新写的一本历史军事类型的小说,内容主要讲述:甚至早早的就出现在城楼上。两军碰见,城中的陆康虽然只有区区几千郡兵,可面对袁耀的来袭,似乎一点都不害怕。大有一种慷慨赴死,为国捐躯的正义感。“袁术狗贼,尔等叛逆,你们是来带兵围剿我庐江的吗?老夫不怕你,有本事,就打进城来吧!”还未等袁耀开口说话,城楼上的陆康就已经开始了激烈的叫骂。似乎是已经认定了,来的这些人就是袁术的人马。不过,也不需要袁耀自报家门,光是从这迎风招展的旗帜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庐江太守
李丰一听袁耀又说打赌。
脸色顿时有了一些难看,刚才的这一场打赌,已经让李丰有些怕了。
可是明白袁耀拿借粮这件事情来打赌之后,却马上就又笑了出来。
别人或许并不清楚,那陆康对袁术的态度,可他李丰却是清楚的,二人虽然没有仇怨,可陆康和袁术根本不是一路人。
别说借粮了,陆康不率领兵马前来讨伐袁术就不错了,又怎么可能借来粮食呢。
上一次,李丰就已经在陆康的府邸上把话说绝了。
那陆康断然是不会借粮的。
所以李丰笑了,他料定袁耀不可能从陆康的手中借来粮草。
“这一次,少主又想要赌什么呢?”
李丰有了一些兴趣,看向袁耀。
袁耀一愣,没想到李丰这厮居然还敢跟他打赌。
不过,淡淡一笑,马上鄙视了看了一眼李丰。
“李丰将军也没什么东西让我有兴趣了,就赌点乐子吧,输的人,不穿衣服在这寿春城里跑一圈。”
袁耀呵呵一笑。
李丰本来还以为袁耀要跟他赌点什么,没想到居然只是一个裸奔啊。
不过,转念一想的话,裸奔可比真赌一些真金白银来的羞辱更大啊。
万一输了,光着身子在这寿春城里跑一圈,那可是会沦为笑柄的,怕是在这寿春城里都呆不下去了。
不过,李丰又不认为自己会输。
他一想到袁耀如果输了,光着身子在这寿春城里裸奔,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的嫡子,当众裸奔,却是别有一番趣味。
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好,赌就赌,如果少主你真的能够从陆康的手中借来粮草,我便不穿衣服,当众在这寿春城里跑上一圈!”
“只要能为主公分忧解难,我李丰就算舍弃一点脸面,又如何?”
李丰这厮,答应打赌就算了,还扯上为袁术分忧解难,甘愿牺牲。
又让他拍了一下袁术的马屁。
袁术倒是对自己这个近臣李丰,颇为喜爱。
袁耀却是懒得去管,打赌这个事情,只是附带的事情而已,袁耀本身也想要亲自去庐江,找那陆康借点粮草。
不为别的,这陆康是袁耀想要收服的人。
袁耀想要收服陆康,倒不是因为陆康此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是个人才,而是因为陆家。
陆家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陆康此人有大才不说,他还有一个从孙,乃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
只要招揽到了陆康,陆逊还不是跟着投靠袁耀?
这便是袁耀的目的。
谈妥了去找陆康借粮一事之后,袁耀也没有继续在这里耽搁,毕竟他从李丰这里赢来的人马,只剩下了几天的粮草了。
不抓紧点时间,只怕七天时间,不一定能够到达庐江。
此去庐江,路途不算远,袁耀除了带上从李丰手里赢来的五千兵马之外,还有孙策自己的一部分部曲,人马一共六千余人。
本来就只有这些人前往的,不过,袁耀始终都是袁术的嫡子,就这样离开,前往庐江,袁术肯定是不放心的,他还是派人了自己的大将桥蕤率领两千袁家的亲兵,一同前往。
名义上,是保护袁耀的,袁耀也没有拒绝,毕竟多一些人马,也能够多有几分把握。
在前往庐江的路上,袁耀和一同统率大军的将军桥蕤逐渐熟识了起来。
袁术手下能征善战的人才不多,加上受袁术信任的人,也就更少了。
这桥蕤勉强算是一个了。
历史上,在袁术称帝之后,桥蕤都被袁术任命为大将军,可见桥蕤也是有一些实力,同时备受袁术信任的人,不然也不会在自己儿子前去找陆康借粮的时候,让桥蕤陪同了。
“桥将军,我能问问你,父亲上一次找那陆康借粮,为何失败了吗?”
袁耀虽然通过历史,能够了解到一些大致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得并不详细,况且他又没仔细地研究过历史,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因为自己看过许多三国的电视剧和小说。
才能够知道的。
这里面具体的一些内容,还是需要桥蕤这种内行人来告诉他,袁耀才能够知道得更为具体。
桥蕤看了看袁耀,目光有一些复杂。
此时的桥蕤心中在思考的是,袁耀这家伙,怎么像是变了一个人。
桥蕤是袁术手下的老将,对于袁耀这个公子哥早就认识。
只是以前的袁耀从未像现在这般。
以前的袁耀就是一个二世祖,说一句难听的。除了仰仗自己四世三公的名声,整日在外招摇撞骗,欺男霸女之外。
袁耀干不出什么令人震惊的事情。
可经过上一次在那大厅里袁耀所表现出来的样子。
倒是让桥蕤也刮目相看。
不仅是袁耀保下了本来要被袁术处置的阎象。
还因为袁耀这个不干正事的二世祖居然主动提出来要来庐江郡找陆康借粮,这种不正常的事情。
就足以让桥蕤对现在的袁耀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在袁耀询问起来的时候,桥蕤也只是略微一犹豫,便开始给袁耀讲述了上一次前往陆康处借粮的事情。
原来,上一次袁术去找陆康借粮的时候是打着借粮然后筹集兵马和曹操交战的借口去的。
曹操是什么人?那是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
袁术去找曹操的麻烦,可不就是被陆康当成了乱臣贼子吗?
如果陆康资助的袁术,那不岂不就是乱臣贼子的帮凶。
这不但让陆康损失了几万斛粮草,更让陆康一下子就得罪了曹操。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陆康宁愿得罪袁术,也不愿得罪曹操了。
况且那陆康还是一个忠于朝廷,备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一个文士。
又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资助袁术攻打曹操的事情来呢。
据袁耀所知,那陆康在这汉末乱世之中,可谓是对大汉朝廷最为忠心的几个人之一了。
不为别的,就从他最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这几年,自从董卓之乱发生以后。各地诸侯太守已经对大汉皇帝失去了信心。
不但每年的税赋不上交到都城,还一个个拥兵自重。
可唯独这庐江太守陆康。
在天下大乱之后,还冒险派遣境内的孝廉前往朝廷纳贡。
此举自然是令汉献帝大为感激。
当即就册封陆康为忠义将军。
俸禄达到2000石,已经是朝廷九卿的级别了。
先礼后兵
这几年来,陆康在庐江郡一直恪守本分,勤政爱民,颇有功绩。
足以证明陆康这个人是一个对大汉朝廷十分忠诚的人。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和袁术同流合污呢?
这也是为什么,袁术会打定主意,要来庐江攻打陆康。
从桥蕤口中明白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后,袁耀也在自己的心中开始沉思,该怎么解决陆康这个难题。
如果可以不动刀兵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
庐江城内。
早已戒备森严。
自从拒绝了袁术的借粮请求后,陆康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那袁术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得罪了他必然会迎来袁术的报复。
所以自从上次没有答应给袁术借粮,陆康就戒备起来。
随时准备面对袁术的来袭。
袁耀带着人马出现在庐江城外的时候,陆康一点都不意外。
甚至早早的就出现在城楼上。
两军碰见,城中的陆康虽然只有区区几千郡兵,可面对袁耀的来袭,似乎一点都不害怕。
大有一种慷慨赴死,为国捐躯的正义感。
“袁术狗贼,尔等叛逆,你们是来带兵围剿我庐江的吗?老夫不怕你,有本事,就打进城来吧!”
还未等袁耀开口说话,城楼上的陆康就已经开始了激烈的叫骂。
似乎是已经认定了,来的这些人就是袁术的人马。
不过,也不需要袁耀自报家门,光是从这迎风招展的旗帜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大旗上绣着一个袁字,这整个江东地区,也就只有袁术,有这个实力了。
几句义正言辞的叫骂之后,让袁术手下的大将桥蕤有了几分气愤。
“混账东西,我们还未找他麻烦,这陆康还敢先冲我们发难,当真以为我们不敢打破他的庐江城吗?”
桥蕤是奉了袁术的命令来的,如果袁耀借不到粮食,那么他的职责便是打破这庐江城,将那陆康杀了,抢了这庐江郡的粮草。
眼下,陆康这般不识抬举,那桥蕤自然是想要直接带兵,杀进城中去。
杀一杀这陆康的嚣张气焰。
站在桥蕤身边的袁耀,见到桥蕤这般模样,当即伸出手来,制止了桥蕤的冲动行为。
“桥将军,稍安勿躁。”
“少主,你要做什么?”
“既然是来借粮的,自然是先礼后兵了,桥将军且在这里等候片刻,我去去就回。”
袁耀说罢,便不理会这桥蕤,而是扭头冲着孙策走了过来。
“二弟,且随我前去城下和那陆康对话。”
孙策正想要去城下会一会这陆康。
突然听见了袁耀的邀请后,倒是没有犹豫,立刻就拿起武器跟上了。
“是,大哥。”
城楼上的陆康叫骂了一阵,发现敌军并没有出来。
自己骂得反而有些累了,正待他休息的时候,从城外大军之中走出来两个人。
这倒是让城楼上的陆康有了一丝狐疑。
“城下来者何人?”
袁耀还未开口,刚刚才闭嘴的陆康再次开口,先发制人,冲着袁耀问了一句。
袁耀本来就打算先礼后兵,所以自己站出来,听见了城楼上陆康的问询后,倒也没有任何隐瞒,直接提高了自己的嗓音,冲着陆康回答。
“我乃左将军袁术之子袁耀,特来庐江拜会庐江太守陆康大人,不知陆大人是否欢迎。”
“久闻陆大人乃忠君爱国之人,子初一直颇为仰慕,却都没机会和大人认识一番,若是陆大人不嫌弃的话,还望打开城门迎我等二人入城拜会。”
袁耀的一番话,特别是他公开介绍自己的身份。
让那城楼上的众人顿时神色大变,却又极为震惊。
震惊的是城下来人居然是袁术的儿子。
更震惊的是,袁术的儿子似乎不是来找他们麻烦的,相反做出了令他们十分费解的举动,居然只带着一个人想要进城,拜见庐江太守陆康。
就连陆康本人在城楼上,听见城下是袁耀之后,也是颇为不解。
搞不懂这袁耀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让本来满肚子怒气的陆康一时间倒是无处宣泄了。
他们都以为袁军过来必定是找麻烦的。
他都已经准备好了,该怎么斥责袁术,如何破口大骂袁术是逆贼。
可现在,袁耀玩得这一手,陆康还真没有看懂。
不懂是不懂,不过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袁耀毕恭毕敬的走到城下,开口就冲着陆康恭维了几句,一顿彩虹屁先拍上来,已经让陆康对袁耀的态度好了一些。
而且,现在在这城下的不过就一个袁耀,外加一个看起来同样的年轻人。
区区两个人,就算放他们进城,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备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陆康,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拒绝袁耀。
毕竟拒绝袁耀,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落人口舌,说他陆康的不是。
“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沉思片刻,陆康还是决定让这个袁耀进来,看看他到底在耍什么花招。
庐江城的城门,吱呀一声,缓缓开启。
袁耀领着孙策,脸上挂着笑容,从这大门里走了进去。
桥蕤在城外,看着袁耀和孙策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进去,脸上颇为担心,毕竟袁耀可是袁术的唯一的儿子,要是出点什么事情,他的责任可就大了。
可一想到,刚才袁耀那自信的模样,桥蕤想要上前劝阻,也来不及了。
只能是在心里,祈祷袁耀可千万不要出事啊。
进了这石头筑起来的城,很快就在两个侍卫的带领下,袁耀和孙策在一个大厅里,见到了陆康。
陆康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年近七旬,在古代这种医疗条件不算好的地方,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可真不算多。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不过只有三十几岁。
七十岁,确实是长寿的了。
就算是袁耀生活的现代社会,平均寿命也不过只有七十几岁。
在陆康的身边,还有一众他的幕僚。
此时,都用咄咄逼人的目光在打量着袁耀。
袁耀同样也在打量着陆康。
虽然通过历史,袁耀对陆康有一些了解,不过,袁耀对陆康的了解并不是因为陆康有多么地出名。
而是因为这陆康,有一个从孙,在三国时期,极为有名。
陆康乃江东陆家,他的从孙,名叫陆逊。
袁耀完本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