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让孩子播下好习惯的种子
A+ A-

  播下一个习惯,养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在开始养成好习惯的阶段可能觉得非常困难,不用担心,这都是坏习惯的惯性作用在作怪。一旦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之后,您就会发现坏的习惯的影响正在慢慢消失,您的孩子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轨道!在这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在培养好的习惯的过程中,始终有您陪伴在身旁,帮助他们完成化茧成蝶的蜕变。

  做好小事是一种习惯

  事实证明,从小事做起才是正途。成功是一种习惯。并不是非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他的良好习惯,你就具备了成功者的品质。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实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里,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愉快地坚持着去做。在签名的时候写上“每桶四美元”,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也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内,但是只要对公司有利,他就坚持做了,而且一直做得很好。

  嘲笑他的那些职员里,肯定有比他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为什么都没有坐到董事长这个位置,而他最后坐到这个位置了呢?一切皆因他能够把别人认为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好。而那些嘲笑别人的人,是他们自己放弃了成功,不愿意做小事,认为做小事的人是没有能力的表现,是傻子。

  阿基勃特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启示,因为事实证明,从小事做起才是正途。成功是一种习惯,并不是非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获得成功。

  教子金钥匙: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苏联伟人列宁先生也曾经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就具备了成功者的品质。

  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态度。在与孩子相处的点滴中鼓励孩子从小事开始做起。久而久之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之后,遇到事情他们就会产生自动自发的去做好,而不去考虑事情的大小。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孩子做事情考虑问题的良性循环,成功的习惯也就培养起来了。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它要求孩子不好高骛远,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孩子明白成功得来不易,而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让他们遇到挫折不气馁。从小事做起是一种优秀的品格,更是一种习惯。

  挣脱坏习惯的“大铁链”

  它失败的经历,告诉它那根链子对它来说,是牢不可破的。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

  小象出生在马戏团中,它的父母都是马戏团的老演员。

  小象非常淘气,像每一个处在童年的小孩子一样,总是四处跑动。无奈的工作人员在它的腿上栓上一条细铁链,然后把另一头系在铁杆上。

  活泼的小象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脱,四处乱撞。无奈,小象太小了,那根小小的细铁链对它来说是很难挣脱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

  过了几天,小象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这次还是没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的老实下来。

  一次又一次,小象总是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已经习惯铁链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世界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挣脱仿佛变成了不正常的事情。

  小象一天天长大了,它不知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也想不到这样做。它失败的经历,告诉它那根链子对它来说,是牢不可破的。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

  一代又一代,马戏团中的大象们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铁链和一根无形的大铁链拴着,活动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中。

  教子金钥匙:

  这可以说是小象的悲哀,其实比那条细铁链更可怕的是心中那条不可挣脱的“大铁链”。如果小象小的时候,小象的妈妈告诉小象成长的过程中,只要用力挣脱还是能够挣脱掉的。

  可怜的是当初大象并没有告诉孩子,因为大象也习惯了,小象自然也就习惯了被铁链拴的这样一种所谓的既定事实,习惯于旧有的框框架架。其实,小象是被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拴住。尽管现在小象都长大了,它却不会再去挣脱铁链了,不“挣脱”铁链的这种坏习惯已经形成,就很难再让一个新的习惯根植于其身了。

  我们是否能摒弃过去,像第一次那样给孩子信心,告诉他,“你能行”。改变一下思维的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以为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共同的努力竟然迎刃而解了!而此时,束缚在心中的那条“大锁链”也因为重新到来的信心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俗语所说的“三岁看大”,就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坏习惯犹如陷阱,而好习惯则会让人受益终身。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要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比尔·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作为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的富兰克林博学多才,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富兰克林的成功也是来自于他对习惯的运用。

  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就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然后,富兰克林决心获得这13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项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时若发现有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就是把这些美德化为习惯使富兰克林走向了成功。

  富兰克林在79岁时,把自己的一生记录在了自传当中。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富兰克林花了整整15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都来自于这个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对习惯的控制。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

  这里有一位记者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对话。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教子金钥匙: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早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别小看这一问题,因为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很难,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亦如此。

  俗语所说的“三岁看大”,就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坏习惯犹如陷阱,而好习惯则会让人受益终身。我们的家长应该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将是孩子长大后的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诚实是美德,也是习惯

  人若是有一点点的功劳,或小小的长处,都喜欢向人炫耀,惟恐别人不知道。但是,若有一点点的过错,或有一点点的缺点,都深怕别人知道,巴不得隐藏起来。

  在美国,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结婚了一个月之后,妻子想要回父母家看看,就邀丈夫和她一起回家去了。

  妻子对丈夫说:“我们这一次回家,无论是对父母,或对亲朋好友,都要有礼貌,不要鲁莽或有失礼的地方,好吗?”丈夫就对妻子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丢脸,也不会让岳父母失望。”到了父母家后,妻子就和父母聊起近况来了,丈夫就东看看、西看看,这里走走,那里逛逛的。

  不知不觉地,丈夫走到厨房来了,看到了成堆的白米,想到自己也有点饿了,就顺手抓了一把白米,往嘴里塞,塞满了一口的白米,恰巧这个时候,妻子也走进房来了,丈夫一时白米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

  妻子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就问他:“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丈夫根本就说不出话来,妻子看他不说话,更是疑惑,就走近看看他,才发现丈夫脸腮部都凸起来了。妻子立刻带着丈夫去见她父亲说:“爸爸!您看!您的女婿不知为什么,两腮都肿起来了,可能口腔有毛病,您赶快请医生来为他看病吧!”妻子一直紧随着丈夫身边,所以,丈夫一点逃避的机会都没有,他心里暗暗叫苦:该怎么办呢?

  不久,医生来了,医生看了一下凸起的脸腮就说:“这是无名肿瘤,要赶快开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就为丈夫开刀了,结果,取出来的却只是一把白米。才知道原来是偷吃白米而造成的,这样害得四个人都很尴尬。

  对岳父来说,该是骂女婿?还是不骂?对妻子来说,丈夫可是真丢脸!对丈夫来说,偷吃白米,结果白挨一刀,害得大家白忙一场。对医生来说,他更是窘极了,他诊断是无名肿瘤,开完刀拿出来的却是把白米。所以,大家都不敢说话,结果不欢而散。

  教子金钥匙:

  人若是有一点点的功劳,或小小的长处,都喜欢向人炫耀,惟恐别人不知道。但是,若有一点点的过错,或有一点点的缺点,都深怕别人知道,巴不得隐藏起来。

  古人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除非不去做,因为纸包不住火,隐瞒只是一时的,迟早都有人会知道。光明磊落才是正人君子的作为。喜欢隐瞒过错的人,最后都不被人所尊敬!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不要把诚实视为一种偶然为之的行为,一定要把它培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只有大家都习惯了对人对己诚实,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如此,诚实信用的社会就离我们不远了。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人并不是圣贤,偶尔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如果坦白说出来,表示有悔过的心才能消灭罪过,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才会让自己愈来愈好!

  让付出成为习惯

  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

  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教子金钥匙:

  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我们付出爱心收回别人的信任,付出努力收回成果。要相信: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呵护惯了,只会索取,不会付出。若孩子长大了带着这种心理走上社会,就会四处碰壁?。

  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助人为快乐之本!付出比接受幸福!”的思想。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和周围的人相处时就没有独占的心理,会把自己的快乐、财富与人分享,从而因付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明白,付出也是一种习惯。

  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拿破仑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一时即兴言辞,却给法兰西后人带来这样的尴尬。

  公元1797年,拿破仑参观卢森堡第一国立小学的时候,向该校赠送了一束价值3路易的玫瑰花。

  拿破仑宣称,玫瑰花是两国友谊的象征,为了表示法兰西共和国爱好和平的诚意,只要法兰西共和国存在一天,他将每年向该校赠送一束同样价值的玫瑰花,当然。由于年年征战,拿破仑并没有履行他的诺言。

  历史前进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息,转眼间已是近一个世纪的时光。

  公元1894年,卢森堡王国郑重向法国政府致函:向法国政府提出这“赠送玫瑰花”的诺言,并且要索赔。一、从1798年算起,用3路易作为一束玫瑰的本金,以5厘复利计息全部清偿;二、要么在法国各大报刊上,公开承认拿破仑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法国政府不想做出有损拿破仑形象的事情,但原本只有3路易的一束玫瑰花,本息已达1375596法郎。

  1977年4月22日,法国总统德斯坦回访卢森堡,将一张象征4936784.68法郎的支票,交给了卢森堡,以此了却了持续180年的“玫瑰花诺言”案。

  自幼喜欢数学的拿破仑,对数学有着特殊的兴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数学颇有研究的皇帝,却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下的陷阱。拿破仑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一时即兴言辞,却给法兰西后人带来这样的尴尬。

  教子金钥匙:

  诺言再美丽,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承诺,充其量只是一堆无用的空话而已。美国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自己不能胜任的事,切勿轻易答应别人;既经允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许诺只是在一瞬间,践约需要永远——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

  现在很多父母很容易向孩子许诺。孰不知,作为父母,也不能轻易的许诺。既然许诺了就要很好的去履行你的诺言。

  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变化,为了让孩子学会信守承诺,鼓励他们的发展,家长都要做到兑现许诺。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诉他什么时候再兑现,这样孩子才信服,才能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当积极应对挫折成为一种习惯

  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的孩子也不会例外,经历挫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是否能在挫折中奋起。一个企业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打开思路,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历程就是人生的历程。

  日本松下企业的路走得并不是很平坦。多少次已经进入绝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松下电器,能够在今天依然这么壮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战之后,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对日本进行接管。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像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作为松下公司的总经理,松下被要求辞职。

  由于员工们的大力请愿,最后,松下的位置被保留了。但是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其糟糕的境遇: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不能正常发放…… 到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都辞职了,连松下自己的个人生活都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他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这是全行业的不景气,但松下并不气馁。他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办法就是停产裁员。松下认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裁员则大可不必。如果担心浪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做: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慢待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

  1949年2月,美方逐渐改变对日政策,日本经济略有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许多的磨难,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过去多了些沉着、冷静和谦逊。松下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业,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当成业界的小字辈;也不把松下电器当成是一个“小巨人”,而是当成刚起步的新企业。当然,松下并不是鄙薄自己和松下电器,而是站在世界企业界的立场审视、评价自己和松下电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已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

  1951年1月,松下在新年经营方针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我们的公司从33年前创办至今,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开幕。”

  松下电器在战后的腾飞以及长期高度发展,这种“重新开业”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浪巅。由于当时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利而怨声载道,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经销商大量流失的严重局面,松下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每天按时上班,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这就是松下: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教子金钥匙:

  人生历程肯定会经历挫折,遭遇一些痛苦,孩子也一样会这样的,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挫折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挫折打败。面对挫折,我们不能选择退缩和回避,因为这样只能是被挫折打败,自己也就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怎样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以便能更快的找到突破口战胜挫折,从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只要我们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挫折,孩子就可以在今后面对众多挫折时,不会产生过强的挫折感,才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即使产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方法对待。

  作为父母,我们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当积极应对挫折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孩子就会获得真正的成长机会。

  勤奋习惯造就文学巨匠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也曾困惑过,狼狈过。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一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无拘无束地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不多,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教师。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也曾困惑过,狼狈过。

  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将父子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不久,其父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那些玩艺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话,支持他度过难关。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

  教子金钥匙: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忽视了人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常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才能就是辛苦和勤奋,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巴尔扎克的作业和手杖,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的人士坚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成功和失败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聪明的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主要并不决定于天才,只要按既定目标执着地追求,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就没有不功成名就的道理。

  习惯尝试,成功不难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教子金钥匙:

  有些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它难,也许正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缺乏足够的了解。也许是很多人都说它很难,我们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认为它的确很难。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现在都在讲,教育孩子难呀,社会诱惑多呀云云,所以我们就真的是以为教育孩子有多难。如果我们真正潜心研究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敢于尝试,教育好孩子其实并不难。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事情难而不敢做,而是因为不敢做事情才难的。要让孩子认识这个道理,那么孩子心中隐形的枷锁就会被卸去,成功也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以信心,经常的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习惯尝试,勇于突破自我,不要被周围人的思维所禁锢,成功真的不难。

  1. 第1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